作物缺磷在形态表现上没有缺氮明显,一般症状包括:生长迟缓,植株矮小,禾谷类作物常呈直立状,叶片与茎的角度小,叶狭小。叶色暗绿或灰绿色,缺乏光泽;某些作物如玉米、番茄、烟草等的枝叶呈现紫红色,严重缺磷时叶片枯死脱落,这些症状一般从老叶开始,因磷在植物体中可以再利用。幼芽及根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细弱而长,芽成休眠状态或死亡。植株深绿,常呈红色或紫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基部叶片变黄,开花期推迟,种子小,不饱满。多种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小,结实不良,延迟成熟。缺磷症状常首先出现在老叶上,因磷的再利用程度高,老叶中的磷可运往新生叶片再被利用。缺磷植株因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受阻,有糖分积累,易形成花青素,许多1年生植物(如玉米)的茎常出现紫红色症状。豆科作物缺磷时,光合产物的运输受影响,根部得不到足够的光合产物,导致根瘤菌固氮能力降低,植株生长受影响。在缺磷环境中,植物自身有一定调节能力,如根系形态变化,表现为根和根毛长度增加、根半径减小,每单位重量根的长度增加,使植物在缺磷土壤中吸收较多磷。根半径减小可使吸收的磷更快径向运输到导管。某些植物还能分泌有机酸,使根际土壤酸化,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使植物吸收更多磷。不同基因型植物的自身调节能力不同,对磷的利用效率有差异,根的形态是重要因素。缺磷时,光合产物运到根系的比例增加,引起根的相对生长速度加快,根冠比增加,从而提高根对磷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