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怎样有效防治

2025-07-15 20:48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浸染源,该病较适宜在温暖湿润和雾日较多的地区发生。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该病大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玉米灰斑病会导致玉米减产达12至40%左右,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在种植时宜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并适时播种,科学管理。在发病初期使用苯醚甲环唑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菌源的多少、寄主、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菌源量大,感病品种多、面积大,多雨,寡照,温暖条件下极易流行。该病有传染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后再施1次药。玉米灰斑病的发病原因是: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米尾孢和高粱尾孢。病原菌随病残体越冬,为初侵染源,进行重复侵染。防治措施包括:1、选种抗病品种是最重要的防病措施;2、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实行大面积深翻、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性农业措施;3、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壮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4、药剂防治:可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喷雾;70%代森锌粉剂800倍液喷雾;50%福美双粉剂500倍液喷雾;25%丙环唑15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1500倍液喷雾;50%或8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50%甲基硫菌灵或70%进口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在华北及辽宁省,该病于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