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2025-07-14 11:38

苋菜病虫害发生规律: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借助风雨气流传播为害。棚室栽培土质黏重,易积水,播种密度较大,管理粗放,经常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放风量较小,露地栽培,雨水较多,发病较重。

苋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择土质较疏松的壤土地栽培,充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保护地栽培注意播种密度不可太大,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浇大水时选择晴天,浇水后加大放风量;露地栽培,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出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霜脲氰、戊唑醇、氟啶胺异菌脲、霜脲氰氰霜唑、多抗霉素、代森锌、代森锰锌等。具体制剂和施药量为:70%烯酰吗啉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750~1000倍液;24%霜脲氰氰霜唑悬浮剂30~50克/亩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25克/公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250克/公顷;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克/公顷。采用喷雾法施药。

病害流行时,病株率可达20%~40%,有时高达80%以上,患病叶布满疱斑,影响菜的外观和质量。由于病原菌以孢子残留在病残体和土壤以及肥料中越冬或越夏,可存活两年以上,上一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经过防治,但在第二年仍可继续发病。此病在苋菜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在高温高湿环境发病较重,另外地势低洼、灌水不当、种植过密,通透性差,与偏施氮肥也会造成病情较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