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炭疽病的病菌主要在种子里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蔓延。孢子萌发产出芽管,经伤口或直接侵入。生长后期,病斑上产生的粉红色黏稠物内含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雨水溅射传到健薯上,进行再侵染。种薯可以带菌,无病地块或从未种过马铃薯的田块,播种带病的种薯后就可能发病。病害主要在生育中后期发生,通常危害不重。但若大范围连片种植感病品种,或者发病较早,可导致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减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花茎。发病部位初出现椭圆形褪绿斑点,慢慢地由病斑靶心表皮下长出圆形稍微隆起的红褐色或茶褐色孢斑,称之为夏孢子堆。孢斑的表皮逐渐破裂翻起后,散出橘黄色粉末状的夏孢子。高温、高湿发病重。马铃薯炭疽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雨水,风力,上茬发生的病害地会偏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