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猝倒病是由瓜果腐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苗。感病幼苗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导致幼苗迅速倒伏。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侵入寄主。在感病幼苗上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灌溉水、雨水、农家肥、农具传播,进行反复侵染,最后在病组织中形成卵孢子越冬。
土壤潮湿和连阴多雨的地方容易发生此病。在土温10-15℃,湿度大或夜温很低,白天光照不足时病菌繁殖最快,温度在30℃以上则受到抑制或不发病。土壤温度低,湿度大,利于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不利于瓜苗的生长。一般夜间凉爽,阴雨天多,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时,最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土壤温度在10℃时,不利于瓜苗的生长,而有利于病菌的生长,使瓜苗生病。因此,早春育苗和直播时,因土壤温度低,阴雨天多,相对湿度大和管理不良等,常引起病害大发生。
光照足,幼苗光合作用旺盛,生长健壮,抗病力强;反之,幼苗易发病。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通风不良,则易诱发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