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病的病原广泛分布于全球,主要通过腐生在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或直接通过伤口侵入柑桔果实。在贮运期间,病果与健果接触也可导致感染。果实腐烂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被空气中的水气吸收形成稀碳酸,从而腐蚀果皮,并使果面PH呈酸性环境,进一步加速病菌的侵染,导致大量烂果。
青霉菌和绿霉菌的生长条件有所不同。青霉菌生长温区为3~32℃,最适温度为18~26℃,而绿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27℃,略高于青霉菌。因此,在贮运前期青霉菌更为常见,而腐果后释放的生物热能使果堆温度升高,后期绿霉病发生更为严重。两种菌在高湿度(相对湿度95%以上)环境下均能迅速繁殖。
虫伤和采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是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径,空气中的细菌从伤口侵入会加速腐烂并产酸,进而促进青、绿霉菌的繁殖。此外,果实采收后水分含量大,呼吸作用未停,释放的生物热较多。如果立即进行包装和贮运,会导致果群中温湿度过高,利于病菌侵染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