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枯萎病的发病原因?

2025-07-06 20:31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带菌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马铃薯枯萎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田间湿度大、土温高于28℃或重茬地易发病。地势较低,土质黏重,雨后易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植株长势差发病重。一般气温低,种薯块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由伤口侵入。病菌还可从根毛、伤口(包括不定根伸出点处的伤口)、枝条和叶片气孔侵入。从播种到开花,日均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且重;此间气候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地势低洼积水,土壤黏重偏酸,田间病残体多,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及连作地发病重。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马铃薯枯萎病发病原因:枯萎病是马铃薯上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品种本身抗病性差或不抗病,有利于病菌入侵发病;种薯或病残体带菌,菌源量充足;气候条件适宜,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入侵发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