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器、果实和果柄。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白色丝状菌丝,逐渐形成白粉;中期病菌进一步侵染,形成灰白色粉状微尘,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形成蜡质层;后期叶片褪绿、黄化,表面覆盖白色霉层。多从下部老叶先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白色斑点,逐渐扩大为边缘不明显的白色粉斑,最终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导致叶片失去光泽、变脆、易折断,后期叶缘干枯甚至整个叶片焦枯。病斑由叶片向叶柄扩展,叶柄上布满白色霉层。果实发病初期表面出现白粉,发育缓慢,严重时白粉布满整个果面,甚至扩展到果柄,导致果实发育缓慢,形成次品果,造成严重减产。花器受害表现为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幼果期受害后,果实停止发育,严重时干枯、硬化,形成僵果;成熟果实受害后,表层有大量白粉、着色差并硬化,失去商品价值,严重时腐烂。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增加光照、控制湿度、适当提高温度,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用戊唑醇、甲基托布津或粉醚锈酯兑水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