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叶斑病的侵染途径?

2025-07-04 09:34

冬瓜叶斑病主要发生于茎、叶、果等部位。茎节最易发病,病部初呈暗褐色,后变黑色,病茎开裂,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叶部病斑多在叶缘处,半圆形黄褐色至淡褐色大病斑,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点。花发病引起幼瓜果肉呈淡褐色或心腐。病菌靠气流、风雨进行传播造成植株局部坏死,仅少数可发展为系统侵染,苗期症状不明显,后期病害症状极为明显。叶斑病主要危害冬瓜叶片,可造成冬瓜减产10%~30%,极为严重时可减产60%以上。

1、黄瓜壳二孢引起的叶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深褐色,直径10毫米以上,病斑上有淡淡的轮纹。生长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

2、葫芦科叶点霉菌的叶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病斑,灰白色或较浅,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

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1、冬瓜叶斑病的病原在病株残体上或土表越冬。借气流传播,形成初侵染和再侵染。

2、冬瓜叶斑病病菌靠气流、风雨进行传播。冬瓜叶斑病在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下,但也有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会产生一系列的病害。冬瓜叶斑病造成植株局部坏死;仅少数可发展为系统侵染,冬瓜叶斑病的病菌侵入后在植株体内扩展,苗期症状不明显,后期病害症状极为明显。

3、温暖多湿有利于发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或土表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不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园,把病残株集中在一起沤肥或烧毁。

(2)发病初期结合防治炭疽病,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混杀硫胶悬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70~75升,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次。采果前3天停止用药。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