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在病残体、土壤、采种株和种子表面越冬,通过风、雨传播,由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危害。病菌喜高温高湿,温度约30℃及连阴雨时易发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留种株及种子表面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发病后,病部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多由气孔侵入,或直接穿透表皮,经5~7天潜育期后再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在10—35℃都能生长发育,适温为17℃,需75%~85%相对湿度,叶面有水滴更利于发病。甘蓝生长中后期遇连阴雨或肥力不足时发病重。在菌源条件下,连阴雨天、排水不良、雨前雨后灌水、播种密度过大均可促进病害流行。甘蓝黑斑病的流行要求高湿度和稍偏低温度(16~20℃最适)。耕作粗放、菜田低洼、杂草丛生、土壤瘦瘠,尤其是生长中后期肥力不足、植株长势差、抗病性削弱,都可能诱发病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