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2025-07-03 20:22

黄瓜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侵染所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黄瓜的整个生长期,特别是在开花期与结果期。幼苗期发病时,病株表现为茎基部缢缩,变褐呈水渍状,随后萎蔫倒伏。成株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植株根茎部叶片在中午萎蔫下垂,呈缺水状。

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和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或更长的时间。病菌随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农具等传播,通过根部伤口侵入。重茬次数越多病害越重。土壤高湿、根部积水、高温有利于病害发生,氮肥过多、酸性、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多的地块病害发生重。

黄瓜枯萎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病,在24-30度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的环境下,最容易爆发流行。栽培中偏施氮肥,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发病较重。土壤中病原菌量的多少是当年发病程度的决定因素之一。重茬次数多病害越重。土壤高湿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根部积水,促使病害发生蔓延。高温是病害发生的有利条件,地下害虫、根结线虫多的地块病害发生重。

引起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此病菌产生大小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无色透明,顶细胞圆锥形,有的微呈钩状,基部倒圆锥截形或足细胞,具隔膜1~3个。小型分生孢子多生于气生菌丝中,椭圆形或腊肠形,无色透明,无隔膜。厚垣孢子表面光滑,黄褐色。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存活多年,通过根侵入到维管束组织。受害插条也是重要初侵染源,通过根接触,菌丝在土壤中生长。分生孢子借风雨扩散进行传播,有时可见到分生孢子在受害茎上生长。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植株生长旺盛时发病缓慢,当植株进入开花阶段发育花芽时,病害扩展较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