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茎轻度感病时外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势发展,皮色变暗,芽眼发黑枯死,表面可能龟裂。切开后可见维管束呈乳白色或黄褐色的环状部分。轻者用手挤压流出乳黄色细菌黏液,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薯皮与薯心易分离。刚收获的病薯症状不明显,仅在尾部有轻微褐色斑块,薯皮颜色不变,但储藏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病薯脐部变皱并向内凹陷,薯皮变褐色,横向切开可见维管束环呈乳黄色至黄褐色腐烂,按压有黏稠乳黄色菌液溢出,无臭味。块茎维管束腐烂程度不同,极轻微感病的无腐烂症状,轻病薯仅半环腐烂,重病薯几乎全环腐烂,多伴有软腐细菌二次感染,使皮层分离、薯肉发沙、表皮龟裂。
环腐病又名轮腐病,俗称转圈烂,是一种检疫性病害。苗期发病时,病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分枝少,叶片变小,叶上产生褐色斑块,皱缩,叶缘焦枯上卷,严重时可导致死苗。开花后发病,叶片自下往上由叶尖、叶缘向中心发展,初呈水浸状,后变灰绿色,枯黄色死亡,但枯叶不脱落。病株茎杆绿色,剖视维管束呈黄褐色。病薯缩小,皮色稍暗,切开后靠近表皮部分形成乳黄色环状变色部分,挤压可出现乳黄色菌脓。播种前切块时病薯症状明显,轻者部分维管束变色,重者几乎整个环完全腐烂,均伴有软腐细菌二次感染,使皮层与髓部成环状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