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倒春寒,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2025-07-01 08:03

倒春寒是指在早春气温回升后,作物开始生长时,突遇寒流导致急剧降温,对作物造成伤害的现象。轻则叶片焦灼,重则绝产。倒春寒主要由冷空气引起,形成持续的低温天气,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这种天气形势异常,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属于灾害性天气。立春后,天气转暖,气温回升,但突袭的冷空气伴随大风降温和雨雪冰冻现象,会使正在返青的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受到严重创伤,导致产量降低甚至冻坏枯萎死亡。农业气象试验指出,倒春寒的标准为日平均气温≤12℃,且维持期≥3天,不利于秧苗生长。若降温伴随阴雨,危害更大。倒春寒会使作物无法正常受粉,影响其生长。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