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灯光诱杀:利用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开灯时间为7月上旬~8月上旬。
2、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防治,放蜂时间在当地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后1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1周后第二次放蜂。
3、化学防治:在玉米心叶末期(5%抽雄),将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撒在喇叭筒里。药剂拌种可在播种前将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适量与种子混合,进行包衣处理,待种子快生根发芽时,再喷洒一次噻虫嗪、吡虫啉,进行第二次包衣,有效预防玉米病虫害。
4、农业防治: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减少早期虫源。
5、种子包衣或拌种:用70%噻虫嗪种衣剂包衣,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对苗期蚜虫防治效果较好。
6、使用颗粒剂:玉米心叶期,在蚜虫盛发前,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千克撒于心叶内,或15%毒死蜱颗粒剂300~500克/亩,按1:30~40比例拌细沙土均匀撒于心叶内,兼治玉米螟。
7、喷雾防治:苗期和抽雄初期是防治玉米蚜虫的关键时期,若发现蚜虫较多时,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