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除病原及时深翻消除病残体及菌核。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
(2)选用抗(耐)病的品种或杂交种,如渝糯2号(合糯×衡白522)、本玉12号等。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
(3)药剂防治: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4)提倡在发病初期喷洒移栽灵混剂,具体方法见移栽灵混剂使用指南。补种改种玉米纹枯病会发生较重,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①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种子中,能高抗纹枯病的品种很少,尽量选用抗病或中抗品种;②用专用包衣剂或拌种剂处理种子有一定的防治效果;③剥除病叶,在心叶期和心叶末期,分两次摘除下部病叶,每次2片,会对纹枯病有一定防效;(4)重病田可在玉米生长中期在茎基喷施药剂,间隔7~10天1次。适合药剂有:多井悬浮液、菌核净、井冈霉素、退菌特等。防治纹枯病的最有效时期在灌浆初期,利用井冈霉素平均防效可达75%左右。若在该时期先剥除病叶,再用井岗霉素加以保秆,其防效可达94%。
防治方法,1)加强田问管理合理施肥。2丿玉米收获后收集田间病株烧毁。3)药物防治应用井岗霉素水剂0.5公斤对水100公斤喷雾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克部对水100公斤喷雾,注意把药液喷到玉米秆上。
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及时深翻消除病残体及菌核。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2)选用抗(耐)病的品种或杂交种,如渝糯2号(合糯×衡白522)、本玉12号等。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3)药剂防治、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4)提倡在发病初期喷洒移栽灵混剂,具体方法见移栽灵混剂使用指南。
加强肥水管理,氮磷钾合理施用,及时排除渍水,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苯甲.丙环唑、肟菌.戍唑醇等农药防治。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0%可湿性粉剂20克,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50千克,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雾。也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均匀喷雾。一般间隔7一10天再用药防治1次,连喷2次,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一要选种抗病品种。二要科学整地施肥。三要合理密植。四要合理轮作。五要及时剥离病叶并正确处理。六要注意清除田间杂草。七要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1)选用耐病品种,避免种植高感纹枯病的品种。(2)降低田间湿度。避免种植过密和氮肥施用过量;做好中耕除草,修理好排水沟;摘除下部老叶,尤其是剥去发病叶鞘。(3)清除田间菌源。玉米收获后清除带病的残株,并且深翻土地,减少越冬菌源。在发病初期摘除的病叶要带出田间集中烧毁。(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玉米拔节时),用井冈霉素、菌核净、苯甲·丙环唑、戊唑醇等进行喷雾防治,重点喷茎秆中下部,5~7天后再用药1次。
①种植抗病品种:叶片过于宽大,生育期长的杂种发病重,如丹玉6号;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发病轻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种植密度要适当,提倡宽窄行种植,低洼地注意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增强玉米抗病性,减轻发病③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也不影响产量④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井冈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1包),或农抗120(6万单位)150~200毫升,任选一种,每亩加水60~75千克喷雾,或加水7.5~10千克低容量喷雾;无上述药剂时,尚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800倍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