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和二点委夜蛾等,这些害虫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造成危害,主要通过咬食种子、幼芽、根系和茎基部,导致玉米缺苗断垄,严重时甚至全田毁苗,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深耕翻土,清除杂草,使用腐熟的农家肥,这些措施能有效减少虫源基数。
2.化学防治:
土壤处理:播种前每亩用5%辛硫磷或3%呋喃丹2.5-3千克,拌细土20-30千克均匀撒施,或50%辛硫磷200-250克加适量水喷洒在细土中,拌匀后撒施。
毒饵诱杀:用50%辛硫磷或90%晶体敌百虫100克拌稻谷、包谷、红苕等饵料3-4千克,撒于播种沟中。
灌根:已发生地下害虫的地块,用50%辛硫磷或90%晶体敌百虫或“三星”1000倍液灌根。
叶面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氯氰菊酯于傍晚喷施。
具体害虫防治方法:
蛴螬:50%辛硫磷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1200倍液,或45%辛吡乳油3000-4000毫升每公顷稀释液灌根。
蝼蛄:深耕破坏生存环境,追施碳酸氢铵等化肥,灯光诱杀,人工捕捉,毒饵诱杀。
金针虫:定植前土壤处理,生长期开沟或挖穴点浇颗粒状毒土,药剂拌种,种植前深耕翻。
小地老虎:物理防治诱杀成虫,诱捕幼虫,化学防治用毒土毒沙,或喷雾用药辛硫磷,溴氢菊酯等。
二点委夜蛾:撒毒饵,亩用4~5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敌百虫或毒死蜱500克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或用毒沙,亩用敌敌畏300~500毫升拌25千克细沙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
通过综合运用农业和化学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玉米地下害虫的危害,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