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虫在东北、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皮缝隙、剪锯口、枝杈裂缝、伤疤等处越冬,翌年5月幼虫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块附近,稍大后便分散危害,取食叶片常呈孔洞与缺刻。幼虫期约55天,7月幼虫陆续老熟,于杂草、枝叶间、缀叶处结茧化蛹,8月初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雌蛾白天不活动,雄蛾白天于园林间的树荫下活动飞翔。雌蛾产卵于树干阴影或荫蔽处,单雌产卵500~1000粒,每块卵约170粒,卵块外被雌蛾腹末端灰白色体毛。6~7月为幼虫发生危害最烈期。
此虫在东北、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皮缝隙、剪锯口、枝杈裂缝、伤疤等处越冬,翌年5月幼虫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块附近,稍大后便分散危害,取食叶片常呈孔洞与缺刻。幼虫期约55天,7月幼虫陆续老熟,于杂草、枝叶间、缀叶处结茧化蛹,8月初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雌蛾白天不活动,雄蛾白天于园林间的树荫下活动飞翔。雌蛾产卵于树干阴影或荫蔽处,单雌产卵500~1000粒,每块卵约170粒,卵块外被雌蛾腹末端灰白色体毛。6~7月为幼虫发生危害最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