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为淡黄色或黄绿色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空气潮湿时,在叶背病部产生白色至灰白色霜状霉层。病菌播后直接为害幼苗。南方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菌可在寄主上全年传播为害。大白菜肿根腐病防治措施包括: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并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粉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清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施用石灰改变土壤酸碱度,一般亩施石灰粉75-100公斤,或发病初期用15%石灰乳灌根,每株0.3-0.5升。在苗期及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感染。加强管理,适时浇水追肥,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并及时喷施壮茎灵使植株茁壮成长,提升抗病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常发生于酸性土壤、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气温和地温在18~25℃时最适合发病,因此8-9月播种或定植的白菜受害最为严重。春播白菜的生长后期为病害发生期,为害不大。在发病田栽培白菜时,应选择至少5~6年未栽培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播种期应尽可能延迟,苗床和种植地块要消毒。加强田间排水,高畦栽培,选晴天定植,定植时或植后不久下雨,以1%石灰水或2%蚝壳水作定根水和成活后继续淋施1~2次。整治排灌系统,实行高畦深沟栽培,配方施肥,施用腐熟净肥。注意田间卫生,收获时收集病残物烧毁,铲除田边十字花科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