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甘蓝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2025-06-26 09:01

越冬菌核是病害的初侵染菌源。越冬的有效菌核数量越多,初侵染的子囊孢子数量就越多,发病越严重;反之,病害越轻。萌发时,产生具有柄的子囊盘,子囊盘初为乳白色小芽,随后逐渐展开呈盘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暗褐色。子囊盘表面为子实层,由子囊和杂生其间的侧丝组成。每个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顶端逸出,藉气流传播,先侵染衰老叶片和残留在花器上或落在叶片上的花瓣,再进一步侵染健壮的叶片和茎。核盘菌菌核是甘蓝菌核病的初侵染源。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的最适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85%以上。子囊孢子在5~30℃均可萌发,通过菌丝侵染甘蓝植株,引发菌核病。核盘菌在菌丝生长受到环境制约时逐渐聚集成团形成菌核,能够抵御低温、干旱等不利环境,并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气候条件是影响菌核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降雨和高湿环境下极易引发病害。此外,连作、偏施氮肥、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良等条件下,菌核病也容易发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