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有哪些?

2025-06-25 19:22

一般年生2代,越冬幼虫5月份出土,后羽化产卵,多产于果实绒毛较多的洼处,初孵幼虫蛀入果中,历时22-29天。一年发生1-2代。越冬幼虫于4月底至5月初开始出土,雨后出土多,5月中旬到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整个出土期延续一个多月。缩蛹期9-15天。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后2-3天产卵,盛期为6月上中旬,卵期6-7天。幼虫蛀果后,在果内危害20天左右,从6月下旬开始老熟脱果,7月上中旬是脱果盛期。其中一部分入土结夏茧化蛹,发生第二代;另一部分则结越茧越冬。代成虫7月上旬开始发生,盛期为7月下旬到8月上旬;8月上旬幼虫开始脱果,一直延续到10月上旬,盛期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脱果后即入土结茧越冬。北方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树干周围1米范围内3~6厘米以上土层中占绝大多数,在堆果场等处亦有部分越冬。越冬幼虫因地区、年份、寄主的不同出土期而有所不同,一般年份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有时延续2个月,雨后土壤含水量达10%以上进入出土高峰,干旱推迟出土。越冬幼虫出土后在土石块或草根旁,1天即可作成夏茧并在其中化蛹,于7月上旬陆续羽化,至9月上旬结束。羽化交尾后2~3天产卵,成虫昼伏夜出,无明显趋光性。卵孵化后多自果实中、下部蛀入果内,不食果皮,为害20~30天后老熟脱果,入土结冬茧越冬。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一年内发生的世代数依地区和寄主种类而异。在冀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或两代。以老熟幼虫在3~12厘米土层内结茧越冬,当旬平均气温达到16.9摄氏度,土温达到19.7摄氏度时,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当土壤水量达到10%以上时,幼虫出土顺利,土壤含水量低于3%时,几乎不能出土。幼虫出土后,在1~2天内爬向树干基部附近的土块、杂草等缝隙中做夏茧并化蛹,蛹期10~18天。越冬代成虫一般在7月上旬羽化产卵,卵多产在果实的萼洼处,卵期不整齐,一般7~10天,幼虫孵化后在果面爬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寻找适当的部位蛀果。在冀北地区,正常年份5月中旬幼虫开始出土,6月中旬可出现第一代卵,卵盛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结束,6月下旬可出现被害果,7月中旬被害果最多。幼虫在果内蛀食24天左右老熟,脱果入土结夏茧化蛹。脱果早的可继续发生第二代,脱果较晚的直接入土越冬,只发生一代。第二代幼虫多在中、晚熟苹果上发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