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和防治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2025-06-24 06:56

又称青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晚枯病。叶片自上而下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水烫状。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1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防治措施:①选用优良抗病包衣品种。②用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茎下部。③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尽可能避免连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株妥善处理,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④及时治虫防病。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⑤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携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⑥必要时于发病初期剥开叶鞘,在病部涂刷石灰水。用熟石灰1kg,对水5~10kg涂刷有效。⑦在玉米喇叭口期喷洒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60%瑞毒铜或瑞毒铝铜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有预防效果。⑧发病后马上喷洒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防效较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