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羊在放牧时会出现掉群现象,一侧或两侧眼睛流出清亮眼泪,怕光且拒绝睁眼,伴有疼痛。眼结膜充血,上下眼睑肿胀并逐渐闭合,最终无法睁开。病羊因严重疼痛拒绝检查,瞳孔呈现乳白色云雾状(结膜翳),部分或整个瞳孔被覆盖,严重时出现枝叉状增生翳膜或角膜破裂,虹膜黏连,晶状体脱落,少数眼球明显突出。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病畜主要表现为结膜角膜炎。多数先是一只眼患病,随后波及另一只,有时一侧眼炎症较轻,另一侧较重。病初呈结膜炎症状,流泪、怕光、疼痛、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多量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后期可转为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肿胀,结膜和瞬膜潮红,甚至出现出血斑点。随着病情发展,炎症可蔓延至角膜和虹膜,在角膜边缘形成红色充血带,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斑点或浅蓝色云翳。严重者形成溃疡或角膜瘢痕,有时全眼球组织受侵害,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造成永久性失明。镜检显示结膜固有层纤维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疏松呈海绵状;上皮变性、坏死或程度不等地脱落。角膜变化相似,有明显炎症细胞和组织变质过程,但无血管反应。病畜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病程约20天,长者可达40天。绝大多数病例能自愈,即使角膜混浊者也多能逐渐复明。本病很少引起死亡,少数病畜因结膜、角膜白斑双目失明而被淘汰。奶山羊较多发,眼睛羞明流泪,疼痛,眼角内流出多量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逐渐变成脓性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