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和病畜管理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控制传染源发现病畜应予隔离,对流产胎羔应加生石灰深埋。急除期病人应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阴性。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病人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止销售与食用病畜肉类及乳品。对乳品、肉类、皮毛要严格消毒。个人做好防护工作。保护易感人群对健康牲畜的预防接种应有连续性和连片性,采用减毒活菌苗,作皮下注射或气溶吸入。对牧民、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预防接种,采用布病104M冻干活菌苗皮上划痕法接种,接种30天后抗体水平明显增高,6个月后开始下降,故每年应加强复种一次。采取检疫加净化的方式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布鲁氏菌病进行防治。应当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即将牲畜隔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查,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者,才可以与原有牲畜接触。清净的畜群,还应定期检疫,一经发现,即应淘汰。畜群中如果发现流产,除隔离流产畜和消毒环境及流产胎儿、胎衣外,应尽快做出诊断。消灭布鲁氏菌病的措施是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培养健康畜群及主动免疫接种。通过免疫生物学检查方法在畜群中反复进行检查淘汰,可以清净畜群。也可将查出的阳性畜隔离饲养,继续利用,阴性者做为假定健康畜继续观察检疫,经1年以上无阳性者出现,且已正常分娩,即可认为是无病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