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痘病的发病规律是病菌以菌丝体在果园内残留的病组织中越冬,主要在结果母枝及卷须上的病斑。翌年环境条件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初受害的是新梢及幼叶,之后侵染果、卷须等。孢子侵入后潜育期为6-12天。该病的流行与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密切相关,尤其是春季及初夏(4-6月)的降雨量。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也促进寄主幼嫩组织的迅速成长,导致病害发生严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葡萄黑痘病的发生时期因地区而异。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选择耐病品种、种植中或晚熟品种、茬口轮作、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