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苗;移栽时减少植株受伤;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株控制青枯病蔓延;可用高锰还钾或硫酸铜倍液喷雾防治。一、培育壮苗。壮苗的抗病能力强,是保证齐苗的基础。二、移栽时尽量减少植伤。一是移苗时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断根;二是栽种时一定要顺根,不能为了赶工让根挤成一团。三、严格实行轮作制。耕作制度实行与非茄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四、及时清除病株控制青枯病蔓延。田间辣椒出现青枯苗时,一定要及时拔除,以免病菌增殖。拔除病株后,洒上生石灰消毒,并対周边植株淋施杜邦全成R750倍液或硫酸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以杀死土传病菌,达到控制青枯病蔓延。青枯病,细菌性病害,用络氨铜,松脂酸铜,噻唑锌,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噻菌铜,氢氧化铜等药上喷下灌防治。该病多在辣椒开花期间发生,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几张叶片开始萎蔫,中午前后极为明显;傍晚至天明和阴雨天顶部叶片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田间病株增多,萎蔫逐渐加剧,叶片萎蔫自上而下蔓延,造成全株萎蔫。叶片变黄不及枯萎病严重(这些有别于枯萎病),从发病至整株死亡一般5~7天,雨天多时延长至10天左右。病茎维管束变褐色,病重的植株如将病茎作横切面检查,略加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溢出(即菌脓),病株茎下部常有不定根出现。检查青枯病的简易方法是,切取一小段病茎,撕去表皮,放于玻璃管或小杯中,注入清水,静置几分钟后,可见有污浊物(细菌)从病茎下方切口涌出,逐渐扩散于水中,即可确定为青枯病。这有别于枯萎病。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无病苗;清除病残体,结合整地每亩撒施50~100KG石灰,使土壤呈微碱性,增施草木灰或钾肥也有良好的效果;有机肥要充分发酵消毒;适当控制浇水,严禁大水漫灌,高温季节应在清晨或傍晚浇水;植株生长早期应进行深中耕,其后宜浅耕,至生长旺盛后期则停止中耕,以免损伤根系,利于病菌侵染。化学防治。发病期要预防性喷药,常用农药有80%乙蒜素乳油1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进入坐果期或发现病株后用80%乙蒜素乳油1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灌根,每7~10天灌一次,连续3~4次,也可用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每隔10~15天灌根一次,连续灌2~3次。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尚无理想药剂,但在定植后至开花结果期及早淋药预防,比发病后施药对预防和减轻发病效果更好。这期间定期或不定期淋施或结合沟灌,用高锰酸钾600倍液,或硫酸铜1000倍液,或铜氨液600~800倍液,2~3次或更多,发病后继续挑治,封锁发病中心,可减轻危害。1、实行轮作。有计划地轮作,能有效降低土壤含菌量,减轻病害发生。2、改良土壤。3、优化栽培方式。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方式,配套田间沟系,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增施磷、钙、钾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健壮,抗病能力提高,能减轻青枯病发生。4、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肥团、温床育苗,培育矮壮苗,以增强作物抗病、耐病能力。5、喷施微肥。喷施微肥可促进植株维管束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