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回肠炎的发病因素包括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多端、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高、转换饲料、转栏等应激,以及抗生素类添加剂使用不当等。此外,温度过高或过低或温差大、湿度高、频繁接种、营养不良、饲喂发霉饲料、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发病。该病由胞内劳森菌引起,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至生长猪阶段。主要症状为下痢和增重减缓,表现为同一猪栏内不时出现几头腹泻的猪,粪便软、稀薄不成形,多呈水泥样的灰色或黄色。这些猪虽然采食量正常,但生长速度减慢,导致6-20周龄的生长猪体重“参差不齐”。大部分慢性感染的病猪可在发病4-6周后恢复,食欲恢复正常,但与正常猪相比,平均日增重降低6-20%,饲料转化率降低6-25%。剖检可见回肠粘膜增生性病变,在小肠末端50cm处和结肠前三分之一处的肠粘膜增厚,有的像脑回,有的整个肠壁变厚、变硬,像一条橡胶管,有的还可见溃疡,肠粘膜表面覆盖有黄色、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的可见坏死性肠炎。在应激情况下,猪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