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后移技术是一套使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在小麦栽培中,氮肥一般分为两次施用,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中,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施肥时间和底追比例使氮肥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倒伏风险增加。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可调整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期。
无公害小麦生产中,在重施底肥的基础上,一般冬前、返青期不追肥,而重施起身肥或拔节肥。麦田群体偏小、个体生长势较弱的地块重施起身肥;群体适中或偏旺、个体生长健壮的地块则重施拔节肥。总之,应掌握春季第一次肥水尽量推迟的原则。通过延迟肥水供应,控制春季分蘖发生数量以及植株中部叶面积,建立生长中后期适宜群体结构,改善群体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以及田间小气候,减轻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进而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收获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此外,延迟春季第一次肥水供应还可以缩短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追施氮肥量应占追肥总量的80%~100%,约150~180千克/公顷。为促进籽粒灌浆,生育后期叶面喷肥应在成熟前20天以前使用,防止喷施过晚对小麦产品造成污染。
小麦生育期间,根据当地天气和土壤墒情、肥力及小麦生长情况,可追施苗肥、分蘖肥、返青肥、拔节肥、穗粒肥等,但必须重施小麦拔节肥。早春施肥,亩用尿素20公斤。三类苗返青期施、二类苗起身期施、一类苗推迟到拔节期,此期主要是调节亩群体。后期喷叶,用百分之零点一的喷施叶面,目的是增加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