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包括选择耐病品种、种植中或晚熟品种、茬口轮作、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则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1-2次。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气微,性微寒,味苦、辛,归肝、心包、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具体如下:
1、活血调经:益母草辛散苦泄,入血分,擅长祛瘀通经,可以治疗血瘀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尽、难产等病症,可单味药煎汤、熬膏或与川芎、乳香、当归等药材配伍。
2、清热解毒:益母草性寒,辛散苦泄,可以活血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时常与川芎、当归配伍;治疗疮痈肿毒时可以单用外敷或配伍苦参、蒲公英等煎汤服用。
3、利尿消肿:益母草归肝、心包、膀胱经,可以治疗水瘀互结的水肿,常与泽兰、白茅根配伍,治疗血热及瘀滞导致的血淋、尿血时常与石韦、木通、车前子配伍。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夏季开花,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味辛、苦,性微寒,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具有调经利水、保护心脏、利水消肿的功效。
保护心脏:益母草能够改善冠脉循环,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可促进由异丙肾上腺素造成的局部血流微循环障碍加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