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疫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浸染源。土壤中病菌经风雨及灌溉水传播,浸染植株根茎基部和近地面果实。该菌属严格寄生菌,主要寄生在茄科植物上。病菌可在马铃薯块茎上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经风雨传到番茄、茄子上,成为初侵染源,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后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气温28~30℃高温条件利于发病,尤其是在高湿或连续阴雨条件下,该病扩展迅速。初次侵染来自田间马铃薯病株,借气流把马铃薯植株上产生的孢子传播到番茄上,在番茄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田间温度不超过24℃,夜间不低于10℃,早晚有雾,露重,或连阴雨,相对湿度在75%以上,晚疫病常发生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植株生长过密,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