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为什么防治效果不好,怎样防治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效?

2025-06-15 16:59

玉米褐斑病由玉蜀黍节壶菌引起,病原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害玉米嫩组织。阴雨天气、高湿高温条件及低洼地、连作地易发病。

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施肥浇水,收获后清理病残体并深翻。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初期使用20%粉锈宁乳油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喷洒,7-10天一次,喷2-3次,可加入叶面肥提高效果。发病时使用43%戊唑醇30克、吡唑30-40g苯甲丙环唑30克、咪鲜胺30克、氟环唑30克等药剂任选两种,配上叶面肥喷雾,重点保护上部叶片,尤其是雌穗以上叶片。喷药要均匀周到,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