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株期一般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发病,最初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或黄绿色斑点,发病中期病斑逐渐扩大,色泽也转为淡黄或浅褐色,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发病后期病斑变成黄色或黄褐色。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10月上中旬为初发期,12月下旬进入盛发期。在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下,发生和蔓延迅猛。
小苗被害初期,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叶正面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时苗叶变黄枯死。成株被害,叶背面呈现白色霉层,叶正面出现淡绿色的病斑,并逐渐转变为黄色至黄褐色。病斑扩大常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后期叶片病部干枯,叶背面密生灰白霉层。包心期后,若环境条件适宜,病情迅速发展,叶片干枯。种株发病后,花梗肥大、弯曲,病部有白色霉层、花器小、结实不良或不结实。
由寄生霜霉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休眠菌丝潜伏在大白菜种株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卵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混杂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卵孢子萌发侵染小白菜,引起发病,秋大白菜播种愈早发病愈重,病毒病流行年份霜霉病也大发生。
白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白霉、雾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花梗、花器、种荚。幼苗染病:病叶上有白色霜状的霉层。成株症状:下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病斑,周缘不明显,一段时间后叶背面出现白色霜霉,叶片正面出现变黄的病斑。采种株染病:采种株可以引起叶片、花梗、花器、种荚发病。受害花梗肥肿变曲。种荚染病:种荚被害呈淡黄色,上生白霉,瘦小,不结实或结实不良。
大白菜霜霉病初发病时,在叶片上产生水渍状暗绿色不规则小斑点,后逐渐扩大退绿,呈黄色到黄褐色不规则斑块,湿度大吋,在叶片背面病斑上产生霜状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