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国南方稻区的广二104,选271,汕优36,扬稻3号,滇粳40号等。中国北方稻区有京稻选1号,沈农514,丰锦,辽粳10号等发病轻。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水稻稻曲病的发病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品种方面,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情的发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病菌侵染始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之后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前后这段时间是侵染的重要时期。
关键在早期预防,于水稻破口前5一7天,可选用:43%好力克,30%爱苗,18%多菌酮粉剂,30%琥胶肥酸铜,20%噻菌铜,50%绿享6号,12.5%井.蜡芽。75%肟菌.戊唑醇,300克/升苯甲.丙环唑,己唑醇,噻呋酰胺,腈苯唑,氟环唑等。可以选抗病品种,一般在破口抽穗前5-7天,用防稻曲病的药剂,如已唑醇,戍唑醇,苯甲醚菊脂,氟环唑等预防为主。遇雨隔10天左右再预防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