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要周密制订计划,起秧、运秧、插秧配合好,防止中午晒秧,不插隔夜秧。插秧后要及时覆水,水深以不没秧心为准,防止日晒萎蔫,促进返青。要选好底肥,苗前用好药,钯地后不能立即插秧,要浅水插秧,捅秧后不能马上放水,水稻自插秧至分蘖都应以浅水管理为主。
1、稻田要平整;2、水蓄满;3、每把秧苗10株左右;4、行距与株距把握好;5、手工插秧,要组织好人员;6、防止水蛭等寄生虫伤人。
1、适期早插,加快进度,扩大插秧面积。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大田水温度达到18℃,即可插秧。今年插秧5月8日开始,5月28日前结束。插秧期间遇寒流侵袭应停止移栽,待寒流过后再插。要注意水层管理,预防苗期冷害。2、控制氮肥、科学追肥。坚持控氮、稳磷、补钾、增施有机肥。严禁在缓秧期间乱追氮肥,控制分蘖中后期氮肥使用量,防止后期旺长和抽穗延迟;适当增施穗肥,提高结实率。3、安全用药、杜绝药害。近年来由于化学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事件时有发生。各地要注意加强安全用药的技术指导,要严格按照除草剂使用说明施药,杜绝药害发生。
插秧过程中,可以遵循8个字的原则“浅插插稳、插直插匀”,插秧时,不要插的过深,但是要保证插稳,另外根据地形,要插直插匀。水稻秧苗从苗棚插秧到本田,意味着幼苗期已经结束。水稻进入返青期、分蘖期,是生长发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水稻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做到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确保移栽质量。
1、插秧前秧苗的准备。在插秧前几天,喷洒一次农药,做到秧苗三带(带土、带肥、带药)下田。一般当气温稳定水源充足时,即可插秧。2、注意秧苗的栽种密度。要考虑秧苗品种、插秧早晚等条件适当增加栽种密度,秧苗密度不够,穴内密度小、浪费光能。一般每亩插秧12000~14000株比较合适。同时,要实施配方施肥,将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不可多加氮肥。因为氮肥多了使秧苗易感稻瘟病、易倒伏。3、注意秧苗的水层管理。灌溉采取浅、湿、干的节水灌溉技术。插秧时田内保持一些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做到插秧期深水护苗返青。插秧后注意清除稻田里的杂草,如果发现田里底肥不够,要及时向田里施追肥,确保秧苗生长。
水稻秧苗移栽机械插秧的质量标准为“适、保、浅、正、直、匀、伤、隔、满、扶”10字标准适:保证做到适时插秧,保证大部分秧苗在高产期时间内完成插秧。保:合理插秧密度,保证田间秧苗株数。浅:插秧深度1.5厘米~2厘米,太浅秧苗不直立,太深不利于秧苗分蘖,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正:要求秧苗栽得正,不要东倒西歪。直:秧苗栽得直,往复结合线要准,转弯起落要整齐。匀:插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伤:调整好插秧机降低伤苗率同时减轻运苗时的伤苗率。隔:不插隔夜秧,因为隔夜的秧苗由于失水冷凉秧苗素质下降,不易使用。满:地块要插到头、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扶:插后及时上水护苗,以不淹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