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前期5叶期后症状表现为病苗节间缩短,株形较矮,茎秆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叶片簇生,叶色暗绿挺直。雌穗被害后,大多数变为一个基部膨大、端部较尖、短小、不能抽丝的圆锥形菌瘤。苞叶一般不破,黑粉也不外露。玉米乳熟后,有些苞叶变黄破裂散出黑粉。玉米丝黑穗病会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通常于玉米出穗以后显现症状,但许多自交系或杂交种的一些病株在苗期症状就很明显。一种症状是在第4-5叶片上生1-4条明显的黄白色条纹,另一种是植株茎秆下粗上细,叶色暗绿,叶片变硬,上挺,株形如笋状;还有一些植株则兼有笋状与黄条症状。苗期症状通常在6—7叶期以后才能明显见到。也有的品种或自交系苗期症状不明显,需到出穗后才可辨认。雄穗受害时,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且变成一个像高梁丝黑穗病一样的黑头;有的雄穗被害后,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且延长,整个雄穗呈刺猬状,或只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玉米黑穗病是玉米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有以下症状:1.病株较矮:玉米黑穗病会导致病株生长受阻,比正常植株矮小。2.叶片异常:病株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条纹或斑点,叶片颜色较浅。3.病穗异常:玉米黑穗病主要侵害玉米的穗部,病穗会呈现出黑色、灰色或紫色,穗轴变粗变短,穗粒变小变少,甚至不结实。4.病粒异常:病穗上的玉米粒会变成黑粉状,质地疏松,容易散落。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玉米黑穗病危害表现为传染性,病穗无经济价值,造成减产。病果穗短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都变成一包黑粉。雄穗有时也形成黑粉包,常见仅个别小穗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