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软腐病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温湿度适宜时,通过昆虫、雨水或灌溉水等从伤口侵入,发病后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病菌在4℃-36℃内均能发生,最适温度为27℃-30℃,不耐干燥和日光。由于病菌的寄主广,一年四季均可在各种蔬菜上侵染和繁殖,对各季栽培的芹菜均可造成危害。
芹菜软腐病的传播和发生与土壤、植株的伤口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有伤口时病菌易于侵入,高温多雨时植株上的伤口更不易愈合,发病加重,容易蔓延。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及各种农事操作等传播,病菌从芹菜的伤口处侵入。在温暖地区,病菌没有明显越冬期,在田间周而复始传播扩展。
防治芹菜软腐病的方法包括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避免伤根或使植株造成伤口,定植不宜过深,培土不应过高,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撒入石灰等消毒,发病期减少或停止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及时防虫,清洁田园,田间出现病株后立即拔除,并用药液及时处理,浇灌病株及其周围健株,可减轻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