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生玉米螟危害,主要表现出哪些症状?

2025-06-08 18:29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入茎秆取食为害,影响养分输导,且蛀孔处易被风刮折。穗期也喜蛀食雌穗,使子粒缺损霉烂。苗期蛀食心叶,心叶展开后有排孔状受害状。若幼虫损害,玉米心叶涌现花叶和排粪孔,叶片出现整齐的虫蛀排孔;若蛀食玉米茎秆,则茎秆易断。若未抽出的雄穗被害,则穗轴易断。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蛀食穗端和子粒。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减产10%—30%。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时,幼虫为害雄花、雌穗并从叶片茎部蛀入,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砒等现象。在豆科植物上,常从嫩茎分枝处蛀入,使上部枯死,蛀口常堆有大量粪屑。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近孔口处化蛹。在广东卵期3—4天,幼虫期20—31天,蛹期8—10天。化学防治玉米螟虫的最佳时间是心叶末期,此时是低龄幼虫最大限度地潜伏在心叶丛中为害的时刻。每亩用50%巴丹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还可用25%增效杀虫双水剂1公斤加水5公斤加细砂土25公斤配制成颗剂,每亩10公斤施于心叶防治。玉米螟,农民俗称玉米“钻心虫”,危害的最大特点,就是叶片出现成排穿孔。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的心叶和穗部,幼虫孵化后会群集于心叶或嫩叶上取食,造成叶片出现排列成行的孔洞,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抽穗后,玉米螟会钻入茎杆,影响雌穗的发育,造成减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