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是?

2025-06-07 14:51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形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在苗期水稻上,初孵幼虫一般分散或几条集中为害;在大的稻株上,幼虫先集中为害,至3龄后才转株为害。二化螟一年发生1~2代,以4~6龄幼虫在稻草茎秆或田间稻茬上越冬。越冬幼虫于第二年6月中下旬化蛹,蛹期7~11天。7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产卵高峰期为7月中旬,卵多产在水稻叶片背面,成虫偏好叶片长而宽、秆高、分蘖多、茎秆表面光滑且粗而组织疏松的品种。7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孵化后沿叶鞘向下爬行,群集在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受害叶鞘2~3天变色,7~10天枯黄,称为枯鞘期。此时幼虫尚未蛀入茎秆,抗药性较差,是防治的有利时机。2龄后幼虫开始蛀入茎秆,形成枯心、枯孕穗、白穗等。秋季收割后,幼虫在稻草或稻茬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虫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