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的冻害类型有哪些?

2025-06-07 13:03

小麦冻害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播种过早,阶段发育提前的小麦受冻较重,适期播种的小麦冻害发生较轻。二是半冬性小麦品种冻害面积较大,冻害程度重。幼苗直立型冻害重,匍匐型冻害轻。冬性品种冻害轻。三是种植质量及播量影响冻害程度。整地质量差、播种量偏大、麦苗瘦弱的田块冻害发生重。四是施肥量过大且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肥嫩旺长的田块,冻害较重。五是冬前采取镇压等控旺措施,喷施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的田块防冻效果明显,冻害较轻,没采取控旺措施的田块冻害发生重,特别是冬前拔节的田块冻害普遍较重。

小麦冻害一般可分为四级。一级冻害为轻微冻害,主要表现为上部2~3片叶的叶尖或不足1/2叶片受冻发黄;二、三级冻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一半以上受冻枯黄;四级冻害为严重冻害,主要表现为30%以上的主茎和大分蘖受冻,已经拔节的,茎秆部分冻裂,幼穗失水萎蔫甚至死亡。

冬季冻害是指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而引起的冻害。寒潮是指北方冷空气大规模入侵的过程,是产生冻害的主要天气因素,寒潮的定义是24h内温度下降10℃以上,温度在5℃以下。冻害程度又受3个因素制约:一是极端温度,二是低温持续时间,三是冷暖骤变。

早春冻害(倒春寒)。“立春”过后小麦进入返青拔节的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引起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因而发生霜冻危害。因为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寒潮又突然回访,故也称为倒春寒。倒春寒在湖北、河南南部、安徽、江苏的2月下旬,3、4月份出现多。

低温冷害。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时因遭受0℃以上低温发生的危害称为低温冷害。小麦拔节以后至孕穗挑旗阶段,处于含水量较多、组织幼嫩时期,抵抗低温的能力比较弱。小麦幼穗发育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15℃,此时小麦对环境低温和水分缺乏极为敏感,尤其对低温特别敏感,若气温低于5-6℃就会受害。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