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霜霉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025-06-04 18:09

防治莴苣霜霉病应以农业管理措施为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红皮莴苣、尖叶子、青麻叶莴苣等根茎叶带紫红色或深绿色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搞好菜园清洁和深翻、晒田,提高畦面便于排水,适当稀植,少浇水,严禁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雨天注意防漏;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并集中妥善处理,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下部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沤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灭菌。发病初期可选以下药剂进行防治: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氟乙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以上药剂任选一种,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结合实际交替使用。该病害一般由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随雨水飞溅、甲虫的爬行、人为活动等进行近距离传播。在平均温度16℃左右,相对湿度高于70%,连续5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时,一旦有菌源,就能迅速蔓延。低温高湿条件有利于霜霉病发生,种植过密、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日夜温差大的年份发病重;晚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通过雨水反溅、气流及昆虫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