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导致根发黑、发霉,严重时使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包括:改良土壤,长期使用有益菌有机肥;使用恶霉灵、普力克对幼苗喷雾或灌根;控制水分。根系生长不健壮表现为毛细根少、根瘤数量少,甚至无根瘤,根尖变褐。大豆根系受损会阻断营养和水分的输送,导致植株失绿、矮小、萎蔫,严重时死亡。大豆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幼苗期或成株期均可感染。初期感染时,茎部和胚根表皮出现淡红色或褐色不规则斑块,随后颜色加深,表面凹陷坏死。治疗方法为播种前使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施种子。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幼苗期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严重时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主根和须根腐烂,形成“秃根”。大豆疫病不侵染须根系,这是其主要区别。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片发黄,严重时干枯死亡。成株期病株根部出现不规则褐斑,严重时根系开裂,木质纤维组织外露,地上部瘦弱,结荚少。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常呈“锅底坑”状,圆形或椭圆形,与虫害造成的“断条”不同。大豆病株在3~4叶复叶期后,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植株矮化,结荚少,严重时死亡。侧根从根尖开始变褐,随后变黑腐烂,主根下半部出现褐色条纹,逐渐扩大,表皮及皮层变黑腐烂,严重时主根下半部完全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