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发病重。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可在土中腐生2-3年。通过雨水、喷淋、带菌有机肥及农具等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凡苗期床温高、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徒长等均易诱发本病。大豆立枯病发病规律,1,苗期低温多雨,地块低洼积水发病重。2,高温高湿,光照不足易发病。3,重茬发病重。4,土壤粘重,通透性差,田间排水不畅发病重。病菌以菌核或厚垣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中休眠越冬。翌年地温高于10°C开始萌发,进人腐生阶段。播种后遇有适宜发病条件,病菌从根部的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人,引起发病后,病部长出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也有的形成子实体,产生担孢子在夜间飞散,落到植株叶片上以后,产生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