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喷药。可选用70%代森联(品润)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3次。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70毫升/亩或25%嘧菌酯1500-2000倍液,可达预防、治疗和铲除的效果。玉米小斑病病原菌在病株残体内外以菌丝或分生孢子越冬,在地面上能存活1-2年。存放在室内、树上、作篱笆和地面上的病株残体,只要不腐烂均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堆放在村舍的玉米秸垛、遗留在田间的病叶、苞叶、秸秆等,都是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主要菌源。越冬病原菌在第二年遇到适宜温湿度条件,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田间玉米叶片上,如遇田间湿度较大或重雾时,叶面上结有游离水滴存在时,分生孢子4-8小时即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到叶表皮细胞里,3-4日即可形成病斑。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蔓延扩大,直到天气变冷,气温、湿度降低,不利于病原菌为止。玉米收获后,病原菌又随病株残体进入越冬阶段。病原菌的子囊孢子也能成为初侵染来源,带菌种子也可导致幼苗发病,但都属于次要侵染来源,对田间的发病与流行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