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轮纹病是由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病部越冬,翌年发芽时继续扩展侵害枝干。北方梨产区枝干上的老病斑一般4月上中旬开始扩展,4月下旬至5月扩展较快,落花后10天左右即可受害。从幼果形成至6月下旬最易感病,8月份多雨时,采收前仍可受到明显侵染。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降雨量达10mm时,或连续下雨3、4天,病害传播快。肥料不足,树势弱,虫害重,均发病重。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象条件、枝干梨轮纹病的发生程度、寄生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气候条件合适,又有充足的越冬菌量就会造成梨轮纹病的大发生。年降雨量大,雨日多、雨水集中在果实感病期,尤其是5-7月出现阴雨连绵的年份该病就比较重。相反,气候干旱,尤其是果实感病期内干旱少雨,发病就比效轻。病菌孢子主要通过风雨飞溅传播。传播距离一般为10米左右,大部分集中在1米以内。苹果在落花后10天左右幼果即可受侵染,幼果茸毛脱落期出现侵染第一个高峰。第二次侵染高峰期是6月中旬至7月下旬,此时果实处在迅速膨大期,皮孔(果点)大,病菌易侵入。中国作为梨树最大的生产国,其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并且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普及推广,梨果的栽培面积以及产量还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