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高温长叶,低温长根。出苗后,气温15℃以上时应早留小通风口,随温度升高逐步扩大。出苗前棚内温度超过30℃时应留通风口,秧苗2.5叶前棚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2.5叶后控制在25℃以下。水稻抽穗开花期,日平均温度24~29℃为宜,低于23℃或高于30℃时开花授粉不良,温度再低或再高影响更大。
适宜水稻调酸的三个时期为制床时、床土和苗期。秧苗最适宜的土壤pH值在4.5-5.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长。制床时调酸有利于壮苗培育,床土调酸是关键,苗期1.5叶和2.5叶期需调酸,2.5叶期调酸应与杀菌同时进行。水稻幼苗适宜在pH4.5-5.5的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能抑制立枯病菌增殖,使根系发达、白根多,提高秧苗素质,达到壮苗抗病目的。水稻大田的pH值应在6.0—7.5之间。
抓紧时间追肥浇水,促进春季分蘖,亩施尿素8~10公斤。拔节末期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尿素5~7公斤,提高分蘖成穗率。稻株矮小,新生叶生长缓慢,心叶基部或中脉区失绿,上部叶片变窄而薄,有的出现皱褶,中下部叶片呈棕褐色,新生根少,导致稻株生长参差不齐,抽穗晚而少,严重影响产量,称为“僵苗”或“稻缩苗”现象。
最适合水稻生长的pH值在5.2至6.8之间,土壤pH值为5-6适合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微酸性环境中种子吸水发芽速度快。只要土壤pH值在4.0-6.5之间都可正常育秧,试验中pH值在此范围内所育秧苗长势差异不明显。水稻适宜生长的酸碱度pH值为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