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雨水、风、虫等。病菌通过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感病小麦叶片上。当温度在20-25度、湿度大于70%时,病菌容易萌发,长出芽管,前端膨大形成附着胞和侵入丝,穿透叶片角质层,侵入表皮细胞,形成初生吸器。随后,病菌向寄主体外长出菌丝,并在菌丝丛中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成熟后,孢子脱落,随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在发育后期,病菌进行有性繁殖,在菌丛上形成闭囊壳。
小麦白粉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雨水、风、虫等。病菌通过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感病小麦叶片上。当温度在20-25度、湿度大于70%时,病菌容易萌发,长出芽管,前端膨大形成附着胞和侵入丝,穿透叶片角质层,侵入表皮细胞,形成初生吸器。随后,病菌向寄主体外长出菌丝,并在菌丝丛中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成熟后,孢子脱落,随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在发育后期,病菌进行有性繁殖,在菌丛上形成闭囊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