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基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色病斑→缢缩→变软或变硬→内部空松→剖茎→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白色或粉红色菌丝→茎秆腐烂易倒折。叶片症状主要有3种类型:青枯(急性型)、黄枯(慢性型)和青黄枯,以前二种为主。青枯、黄枯、茎基腐症状都是根部受害引起。
细菌型茎腐病主要危害中部叶茎和叶鞘,玉米10片叶时,叶梢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毛根上产生水渍状淡褐色病变,逐渐扩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最后粗细根变成空心。
青枯型茎腐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根系发病,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从始见青枯病叶到全株枯萎,一般5~7天。玉米青枯病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由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现青枯症状,最后全株显症。从始见病叶到全株发病一般仅7天左右,短的只有2-3天,长的可达15天以上。叶片受害,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迅速枯死。茎和茎基部发病通常是由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浅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被拔起;植株茎基部2-3节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节间中空,茎节变成浅褐色,病部易破裂;潮湿环境下可以看到白色菌丝和粉红色霉层;植株较易倒伏。发病后期植株果穗栽头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