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防治方法是什么?

2025-05-24 10:33

1、清除菌源。植株初显病瘤时,应立即彻底拔掉,并集中深埋或烧毁;2、实行轮作;3、选用抗病品种;4、播种前晒种三天;5、适量增施磷、钾肥,不过多施用氮肥。种植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年以上轮作倒茬。对带菌种子,可用杀菌剂拌种处理。玉米痛黑粉病的防治:一是选择抗品种。二是播前进行种子包衣。三是适时播种。四是早春防虫,秋季清除田间病残体或深翻。选种抗病玉米品种。不偏施氮肥,不施用含有病菌或未经充分腐熟的农家粪肥。玉米种子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0.7%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种子重量0.4%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在发病初期阶段,利用品润500-600倍对其进行喷洒,时间间隔以15-20d为宜,连续喷洒3次才能起到防治作用。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黑粉病的根本措施。玉米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播种前,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堆沤有机肥要经过高温发酵。挢病田实行2~3年轮作,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抽雄前后不要受旱。去雄前摘除田间病瘤。在玉米出苗期地表喷施杀菌剂(除锈剂);在玉米抽穗前喷50%福镁双,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进行人工取除在发病初期或玉米去雄后,应将发病部位的病原菌“瘤子”进行人工取除,用袋子带出田外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减少田间菌源量。切不可随意乱仍、乱到。玉米黑粉病防治:种植抗病品种种一般耐旱品种较抗病,马齿型玉米较甜玉米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轻。加强农业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实行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注意防旱,防止旱涝不均。抽雄前适时灌溉,勿受旱。采种田在去雄前割净病瘤,集中深埋,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以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合理轮作;三是药剂拌种;四是及早拔除病株深埋;五是于孕穗期及早喷施苯醚甲环唑进行预防。选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肥水管理、均衡氮磷钾肥,及时拔除病株,进行种子消毒,可用25%粉锈宁或12.5%速保利或50%福美双或2%戊唑醇拌种。玉米瘤黑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会发病,会导致果穗没有籽粒,引起减产。建议选用抗病品种,使用药剂拌种后适期播种。在玉米出苗后和拔节期使用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或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是在抽雄后果穗形成期用“硫磺悬浮剂”或“嘧霉胺”对玉米穗三叶及果穗喷雾。首先在种植前,选择抗病品种种一般耐旱品种较抗病,并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如:马齿型玉米较甜玉米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轻。加强农业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并喷施植物细胞免疫因子:提升植物抗逆性,可使病毒DNA断裂凋亡。强大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和活性细胞介素,抑制残余病毒复制,促进植物正能量生态生长。以寄主植物抗病机理及利用病菌毒性变异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全园喷施护树将军进行全园消毒杀菌,实行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结合植物电子肥:植物电子肥是一种不含肥料元素、但可以超常发挥肥效的领袖肥种。而是利用植物本身光合作用迸发出的高能电子与植物电子极性感应原理,提高细胞分裂、分子合成和营养匹配消化水平,加速新陈代谢频率,激活植物营养疏导系统产生超越肥效。注意防旱,防止旱涝不均。抽雄前适时灌溉,勿受旱。采种田在去雄前割净病瘤,集中深埋,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以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宜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发现病株时及时拔除,并实行轮用,肥料使用有机肥,在玉米抽雄前10天左右,使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种植初期可用50.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三唑酮进行拌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采用2-3a农作物轮流作种的办法,保持在有机肥完成腐熟后,再种植玉米。玉米黑粉病是真菌引起的寄生性病害、病原菌一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二是借助风力传播侵染幼嫩的玉米茎秆、叶鞘、叶片和雌雄穗,感病时间多在苗期,发病时间多在抽穗前后,在阴雨天多,湿度大的情况下易暴发,形成瘤黑粉,发生的部位各不相同,有的在穗位以下,有的在穗位以上,有的还长在果穗顶端,对产量影响很大。预防措施:一是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以切断种源传播,杀菌剂最好用20%适乐时+“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晾干后播种。二是在幼苗3-4叶期喷施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600倍“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药液,10-12叶时喷洒600倍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药液,以提高抗病性能,效果良好。三是在黑粉瘤出发期及时割除带出田外深埋。黑粉病即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农家品种多不抗病,自推广杂交种以来,黑粉病有很大程度减轻,其中吉单101,春杂2号均表现抗病②消灭初侵染源: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减少越冬菌源玉米秸秆不要在田边地头堆放,作堆肥时要经过堆沤发酵③农业防治:及时灌水,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深翻土壤,重病田块实行2~3年的轮作④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早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防治措施应以选用抗病品种种植为主。消灭浸染源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深翻土壤,实行轮作。使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生育期及早割除病瘤,带出田间深埋。加强田间管理,特别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抽穗前及时灌溉,积极防治玉米螟虫。药剂防治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快抽穗时,可用1%波尔多溶液喷雾、也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说明书加水稀释至适合浓度的溶液喷雾,以减轻黑粉病菌的再浸染。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方法:种植初期可用50.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三唑酮进行拌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采用2-3a农作物轮流作种的办法,保持在有机肥完成腐熟后,再种植玉米。一是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以切断种源传播,杀菌剂最好用20%适乐时+“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晾干后播种。二是在幼苗3-4叶期喷施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600倍“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药液,10-12叶时喷洒600倍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药液,以提高抗病性能,效果良好。三是在黑粉瘤出发期及时割除带出田外深埋。选用抗(耐)病品种,增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清除病残体,使用包衣种子,发病初期用已唑醇等农药喷施防治等。玉米斑病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阶段,利用品润500-600倍对其进行喷洒,时间间隔以15-20d为宜,连续喷洒3次才能起到防治作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