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用合适的肥料提高抗逆性。要选用适合当地作物土壤的肥料,底肥使用心连心腐殖酸复合肥做底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抗逆性,减少发病率。
二、做好种植前的土壤处理。要选无菌地,育无病苗。因细菌性病害均有一定的潜伏性,所以在常发生田块可使用溴甲烷、石灰氮等进行高温闷棚。清除枯枝落叶等病残体,667m2施用生石灰150∼200kg,既杀菌又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三、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种子,培养无病壮苗。在疮痂病常发区,一定要从无病区留种;播种前对病种子进行消毒,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再催芽播种。
四、轮作换茬,合理施肥。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最显著。施用经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条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氮肥施用过多。
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对植株进行调控,防止植株徒长,清除下部老黄病叶,并适当喷施叶面肥,以利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将病残体带出田园集中焚烧或深埋。重病田实行与非茄科作物2~3年的轮作;加强管理,及时整枝打杈,打杈时避开有露水或下雨天,尽量减少伤口,雨后及时排水;病叶、病果及时带出田外销毁,适时防虫;定植后注意松土、追肥,保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病力。
六、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加53%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发病部位注射防治。细菌性褐斑病、疮痂病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田间发病时可用新植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DT可湿性粉剂、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连喷2—3次,每次隔7—10天。番茄疮痂病的防治应该坚持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选择高效低毒型农药,在最佳防治期进行药剂的防治,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