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灌能稳定地温,防止冻害死苗,消灭越冬害虫,并为第二年春季小麦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盐碱地冬灌还能改善土壤。从土壤水分考虑,低于田间持水量70%时应冬灌;高于70%时可推迟或不冬灌,但要加强松土、保墒措施,提高地温,促使小麦根系下扎,培育壮苗。冬灌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3℃左右。过早冬灌,气温高、蒸发量大,易引起麦苗徒长;过晚冬灌,土壤冻结,水分难下渗,易造成麦苗受冻或窒息死亡。冬灌后,气温降至0℃以下时,冬灌地温较高,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
判断冬灌需考虑三方面:一是墒情。黏土含水量低于19%、沙土低于15%、壤土低于17%时应及时冬灌;超过上述指标可缓灌或不灌。二是温度。冬灌田块最好在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4~5℃时开始,至-5℃时结束。过早过晚效果不佳,过早无法起到“封冻水”作用,过晚易造成地面结冰死苗。三是苗情。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可不灌或缓灌;晚播麦田,特别是单根独苗的麦田,因有效积温不足,苗情差,可不冬灌,以防冻凌抬苗。
冬灌水量不宜过大,最好采用喷灌或窄畦匀灌,避免大小漫灌,做到“地平寸水棵棵到、省工省水效果好”。防止水大压苗、淹苗,灌后及时划锄,保墒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