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对于耕作土壤,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②改土阶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中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地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土壤改良的方法包括:①水利土壤改良,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和防止沼泽化和盐碱化。②工程土壤改良,如运用平整土地,兴修梯田,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件。③生物土壤改良,运用各种生物途径(如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防治水土流失等。④耕作土壤改良,通过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⑤化学土壤改良,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消除土壤污染等。
土壤改良要对症,针对不同的不良因子,有不同的方法,如调节PH值,可通过计算,适量施入酸(碱)性调节剂。可通过施有机肥调节肥力及土壤物理性状。通过休耕轮作可改良土壤生物环境保持土壤养分平衡,等等。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二是农业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肥。三是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土壤改良剂。